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本研究对于深入探索UDP-糖基转移酶家族在棉花叶片衰老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未来创制棉花新种质提供了候选基因。[详细]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和三亚研究院香蕉遗传改良团队研究揭示了香蕉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作用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热科院海口站在鉴定西番莲脂氧合酶(PeLOX)基因家族参与果实成熟和酯的形成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阐述了西番莲脂氧合酶基因家族在非生物胁迫诱导和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分析了该家族成员在西番莲各器官中的组织特异表达特征,获得了其中一个成员PeLOX4参与果实成熟和酯形成的生物学证据。这一发现为西番莲LOX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发布首个伞形科药用植物当归染色体级别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和进化机制,为伞形科植物进化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详细]
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周彤团队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5.574)上发表了题为“Golden 2-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ibutes to the major QTL against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的研究论文,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详细]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挖掘柱头外露基因的新策略,并鉴定到了三个调控柱头外露率的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显著提高籼稻和粳稻的柱头外露率和杂交制种产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成果在解析水稻柱头外露率调控机制和培育高柱头外露率水稻不育系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朱生伟团队发现ERF49作为一个关键因子介导了油菜素内酯调节植物对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人员发现,ERF49是受油菜素内酯调节的BZR1直接靶基因,BZR1通过与ERF49启动子结合来抑制ERF49表达,在植物耐热性中是一个负调节因子。过量表达ERF49可提高植物对热胁迫的敏感性,其中热激转录因子HSFA2、热响应诱导基因DREB2A和三个热激蛋白基因HSPs的转录水平在热胁迫下显著降低。[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模块化遗传育种智能计算机仿真模拟Blib平台,为作物育种方法和育种流程的比较和优化、生物信息和遗传大数据的有效育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用的模拟预测和决策支持计算机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0SR123853),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学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风铃等研究发明的“多棘海盘车卵黄蛋白原的基因、蛋白、多克隆抗体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10161459.X。[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在鱼类种质资源基因标记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FishPIE: A universal phylogenetically informative exon markers set for ray-finned fishes”发表于Cell旗下期刊《iScience》。[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新兽药与免疫调控团队揭示了奶牛养殖环境中的抗菌药耐药基因的分布规律,为有效遏制奶牛源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鳜鲈基因组学与选择技术创新团队联合华大海洋在大口黑鲈遗传育种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本研究揭示了在抗生素压力下抗性基因(ARGs)的选择性扩增和传递以及ARGs与宿主细菌的相关性,并基于肠道和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序列重建了新的多重耐药细菌基因组。[详细]
板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作为干果类树种,其栽培品种多由实生选育得到,品种间遗传差异极大,单个品种的基因组很难代表主栽品种的遗传特性。典型模式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很难直接应用到经济林干果类树种的遗传研究上。因此,通过泛基因组分析,构建经济林树种自己的基因组数据库,对于揭示各个品种特异性状的遗传基础意义重大。[详细]
该研究克隆了一个调控水稻株型与粒型的新基因OsBSK1-1,揭示了OsBSK1-1作为“脚手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直接连接OsBRI1与OsGSK2,通过解除了OsGSK2对OsBZR1的抑制作用正调控BR信号的新机制。本研究完善了水稻BR信号分子调控网络,为改良水稻株型与粒型均提供了理论依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