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合作单位,成功绘制了中国豌豆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了栽培和野生豌豆泛基因组,解析了豌豆基因组进化特征、群体遗传结构,为揭示豌豆起源驯化,以及基因挖掘、种质创新、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资源及数据支撑。[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宏基因组课题组合作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最新影响因子:8.431)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在多个环境影响因子共同驱动下共生细菌菌群对宿主荻草谷网蚜抗药性的影响。[详细]

  • 292. 水稻LVPA4基因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食品科技 2024-04-25

    9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稻单个产量基因通过源、库、流性状协调作用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机理,为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详细]

  • 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王立浩研究团队和程锋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lant (IF: 21.949)发表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对来自12个辣椒种的347份辣椒种质资源开展重测序,构建了一年生栽培辣椒种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其驯化选择和育种改良的历程,同时鉴定了辣椒果实朝向、果形、辣味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位点及其群体选择特征。[详细]

  •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功能基因研究组在权威杂志中科院一区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证实了CC类谷氧还蛋白MeGRXC3可以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过氧化氢在叶片表皮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从而调控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谷氧还蛋白通过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复杂机制,同时为利用关键基因培育抗旱高产木薯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科学依据。[详细]

  • 2022年9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椿雨课题组在Plant Commu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首次组装了高质量的十字花科诸葛菜(O. violaceus)基因组,揭示了该复杂基因组在多倍化后染色体的断裂重排过程,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提出参与双羟基脂肪酸和多聚内交酯合成的候选基因及其进化历程。[详细]

  •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研究所卢艳丽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经典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1区Top,5Y IF= 5.662)发表了研究论文,证明了大刍草对玉米遗传改良的有利价值,挖掘了以穗位高为代表的理想株型性状相关QTL及其被注释为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关键候选基因,为今后充分利用大刍草开展玉米高产、抗逆育种奠定基础。[详细]

  •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文明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中科院TOP 1区,IF 10.323)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Osa-miR160a-OsARFs模块协调水稻对稻瘟菌、白叶枯菌和纹枯菌的广谱多病害抗性及其机制。[详细]

  •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湖北洪山实验室玉米团队利用721份玉蜀黍属材料的基因组数据,构建了首个玉蜀黍属“超级泛基因组(super pan-genome)”图谱,解析了玉蜀黍属基因组特征并探究了其对玉米表型变异的贡献。[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绿色轻简超级稻遗传解析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MSH1基因参与介导拟南芥细胞器基因组重组与变异积累规律,为改造细胞器遗传物质,优化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撑。[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