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为了验证冬季温度对于油菜开花时间和产量调控的重要性,作者在气候控制室和田间人工模拟了气候变暖。气温的增加导致FLC基因表达量的升高、ABA含量的增加、细胞分裂减缓,严重推迟了油菜在春季的开花时间、降低了油菜产量。同时作者在资源群体中也鉴定到了对气候变暖不敏感的FLC基因单倍体基因型,为培育适应气候变暖的油菜新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详细]
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台研究组利用基因组重测序的水稻种质资源材料,系统评价稻米裂纹抗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决定稻米裂纹抗性和整精米率的重要QTL位点FED1,发现FED1是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I的编码基因Waxy/Wx。[详细]
近日,《中国菰和茭白基因组学研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闫宁副研究员、张忠锋研究员和浙江大学郭得平教授等著,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菰和茭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的专著。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为该书作序。[详细]
9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提出和倡导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育种新策略——基因组-环境组集成预测。[详细]
9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基于CRISPR/Cas建立了可高效定向基因转录激活调控的技术工具,在活体卵细胞中激活了基因BABYBOOM (BBM) 的表达,实现了玉米母体细胞孤雌生殖。[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创新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鸭胚肝脏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并研究了鸭胚肝脏原代细胞胆碱缺乏模型中的基因可变剪切,为鸭胆碱与基因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动物生物科学(Animal Bioscience)》上。[详细]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剂高技术研究室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副鸡禽杆菌耐药性扩散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多重耐药基因可通过外膜囊泡进行转移与传递。[详细]
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功能基因研究团队在木薯干旱逆境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明确了一个新的调控木薯干旱逆境适应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确定了该lncRNA介导木薯响应干旱逆境的机制,为培育抗逆木薯新种质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详细]
S1fa 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逆境等过程种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白菜有4个S1fa 基因(Bra003132,Bra034084,Bra006994和Bra029784),本研究对这4个S1fa 基因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a003132、Bra034084和Bra029784在大白菜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而Bra006994只在果荚中表达。在 Hg和Cd胁迫下,S1fa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在NaCl 胁迫下显著下降。[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郑浩课题组(www.zhenghaolab.org)在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微生物组》(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液滴微流控平台,对蜜蜂肠道单个细菌进行皮升级液滴培养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分析展示了蜜蜂肠道微生物的菌株水平多样性,揭示了不同细菌属中潜在新菌株的存在。[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鸡Z染色体上存在可以显著影响白羽肉鸡的产蛋性能的区域,并通过“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多个群体和关联分析、选择信号等多种方法分析验证了这一区域,鉴定出可以用于直接选育的基因位点,为快速提高白羽肉鸡产蛋性能提供了新方法。[详细]
该研究成功地从栽培西瓜祖先种--饲用西瓜中找回遗失的“强根”基因,挖掘到了控制强健根系的关键基因,为高产抗逆西瓜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靶标基因。[详细]
2022年8月 4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方玉达课题组和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李国亮研究组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得田课题组合作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1 IF:12.822)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基因组加倍所调控的转座子甲基化减弱了染色质三维结构中A/B区室转化和TAD边界基因改变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导致水稻基因组加倍时染色质三维结构改变和基因转录之间的解偶联。[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仁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揭示了长期不同土壤管理模式下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群落结构、宏基因组功能(PICRUSt分析)和群落构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相关成果发表在《应用土壤生态学(Applied Soil Ecology)》上。[详细]
近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小麦育种栽培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Top期刊,IF=8.02)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首次在小麦中解析了抗旱耐盐基因作用机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