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通过基因编辑靶向编辑玉米内源基因,创制的突变体在多环境下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具有明显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材料与育种技术基础。8月25日,相关研究结果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详细]

  • 317. 研究揭示玉米茎秆发育调控新模式-食品科技 2024-04-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团队和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合作研究,构建出首个玉米全节间时空特异转录调控网络,发掘和解析了关键基因CYP90D1调控玉米节间发育的分子机制,揭示了调控玉米节间发育的基因表达新模式。该研究拓展了对玉米茎秆发育机理的认识,为玉米株型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诺禾致源、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多家单位,通过解析大豆地理扩张与育种的全基因组特征,提出大豆进化路线,发掘了大豆不同进化阶段受到选择的候选基因,从中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开花基因GmSPA3c。8月19日,该成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报道。[详细]

  • 8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和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合作在细胞子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VQ蛋白OsVQ25通过OsPUB73-OsVQ25-OsWRKY53层级调节机制平衡水稻广谱抗病性和生长的分子机制。[详细]

  • 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和三亚研究院在作物转基因成分高效快速检测技术上取得新进展。该项研究基于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和Lb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实现了对p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及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等难于建立酶联免疫检测的植物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为作物田间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提供了高效,便携,高灵敏度,低成本的检测方式。[详细]

  • 近日,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团队在香蕉资源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完成了香蕉T基因组组装,并通过多组学鉴定了karat香蕉的主要成分,揭示了果实发育的非呼吸跃变特性的基因组学基础。[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手,升级功能基因组育种FGB(Functional Genomics Breeding)范式,联合搭建大豆代表性种质组学数据库,为将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提供重要信息平台和挖掘工具。8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