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征求科技界、产业界和安全评估等方面专家意见后,发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近日又公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评审细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出台基因编辑植物的安全管理规定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就此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植物生理》( Plant Physiology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ice catalase OsCATC is degraded by the E3 ligase APIP6 to negatively regulat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稻瘟菌效应蛋白AvrPiz-t和水稻E3泛素连接酶APIP6共同靶向过氧化氢酶OsCATC,通过调控活性氧的积累调节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详细]

  •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研究创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成功在水稻中开发了高效引导编辑系统。这一系统的开发为推动引导编辑在农业育种、作物改良等方面的快速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详细]

  •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双成/李平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WOLLEN TAPETUM AND STERILITY 1is Required for Tapetum Degeneration and Pollen Wall Formation in Rice(STS1基因参与水稻花药绒毡层退化和花粉壁形成)”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STS1基因在调控绒毡层降解和花粉壁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详细]

  • 370. 桃野生种质泛基因组图谱发布-食品科技 2024-04-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发布了桃野生近缘种的高质量泛基因组图谱,发掘了抗性基因,对桃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和“上山下滩”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BMC生物学杂志(BMC Biology)》。[详细]

  • 371. 研究揭示棉花耐高钙胁迫分子机制-食品科技 2024-04-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功能基因组团队开展了高钙胁迫下棉花的应激响应机制研究,揭示了棉花耐高钙胁迫分子机制,为棉花耐高钙胁迫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学(Genomics)》上。[详细]

  •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以及气候变化,提升小麦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小麦穗主要由附着于穗轴两侧交替互生的小穗构成。小穗进一步分化成数目不定的小花,其中3-5朵小花能最终形成籽粒。因此,小麦穗型的发育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挖掘小麦穗型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解析其作用的分子网络,对于通过分子设计优化穗型,提高小麦产量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