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3月12日,Horticulture Research(中科院一区,IF:8.7)以封面文章(2024年第2期)在线发表了院园艺研究所/岳麓山实验室果树品种创制中心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合作完成的题为《Phased genomics reveals hidden somatic mutations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fruit development in sweet orange》的研究论文。[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联合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计量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师范大学在国际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BMC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An Odorant Receptor Mediates the Avoidanc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Against Parasitoi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反向化学生态学方法揭示了小菜蛾逃避天敌菜蛾盘绒茧蜂的嗅觉分子机制。[详细]

  •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翻译组测序,在水稻中鉴定到多个翻译的ORF,这些ORF可翻译成小肽。通过外源喷施人工合成小肽发现小肽Ospep5在水稻耐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过表达和基因编辑敲除等实验验证了该小肽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小肽Ospep5能够诱导高亲和力钾转运蛋白(HKT)和Na+/H+交换体(SOS1)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水稻在盐胁迫条件下的Na+/K+离子平衡。本研究为提升水稻耐盐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培育新的耐盐水稻品种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详细]

  • 该成果报道了烟粉虱利用两个“俘获”的微生物源水平转移基因获得了独特氮代谢能力,不仅重构了氮废物合成,更帮助自身高效利用氮营养,最终增强自我营养适应性的新机制。研究团队还发现烟粉虱的共生菌不能编码上述两个基因的同源基因,推测这两个微生物源基因是烟粉虱以“失之于朝,求之于野”的巧妙方式从肠道微生物获取。而且,这种独特氮代谢机制也很可能存在其他昆虫中,具有一定的广谱性。[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程锋研究员联合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李广存研究员,基于深入解析异交(异花授粉)物种或长世代物种的F1分离群体的遗传特点,开发了一套专用的BSA 新算法工具OcBSA,以高效促进其基因挖掘,从而推进该类物种的分子育种。[详细]

  • 花序分枝数量决定果实数目和大小,是决定番茄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高温影响番茄花序形态的建成,但高温是如何传递信号并影响花和花序分枝形成的研究仍然有限。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质分子改良课题组研究鉴定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MULTIPLE INFORESSENCE BRANCH 2(qMIB2),它调节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花序分枝以响应高环境温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