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MdWRKY126结合并激活胞质中苹果酸合成基因MdMDH5,从而增加苹果果实的酸度。这一发现为苹果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详细]
2023年4月1日,菲律宾农业部将一项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抗褐变香蕉列为常规香蕉。[详细]
近日,南繁种业所生物育种研究室 The Crop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he landscape of maize root tips and assists in identification of cell type-specific nitrate-response genes 的研究论文,通过测定超过7000个玉米根尖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共确定了11种细胞类型/组织和85个细胞类型特异的硝态氮响应基因(包含多个已知的硝[详细]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贾海燕教授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TaCol-B5 modifies spike architecture and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wheat”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决定普通小麦每穗小穗节数和籽粒产量基因的克隆,探讨了该基因提高产量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洪山实验室严建兵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响研究员团队共同深入解析了玉米单倍体诱导关键基因ZmPLA1导致单倍体发生的分子机制,发现精细胞中的活性氧(ROS)增加是导致玉米单倍体诱导的关键因素,并鉴定了一个全新的诱导单倍体发生的新基因ZmPOD65,发明了一项用化学试剂处理花粉从而诱导单倍体发生的新方法。[详细]
近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水生蔬菜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生物信息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成了睡莲科植物芡实的基因组分析,解析了其古三倍化的“两步法”演化历史;进一步分析比较了芡实叶片发育的细胞学结构和转录组特征,揭示了芡实巨大叶片快速扩张占领水面空间的适应性进化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李甜副研究员合作参与的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小麦重要产量性状新基因,该基因对小麦小穗数、分蘖数以及单株产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田间测产显示产量平均增长11.9%。该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详细]
3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在Genome Biology发表题为Multi-omics analysis dissects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seed coat content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甘蓝型油菜皮壳率的遗传基础解析、新基因挖掘以及种子碳源分配调控网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Overexpression of VqWRKY31 enhances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grapevine by promoting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 and specific metabolite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明确了VqWRKY31抗白粉病功能,揭示了VqWRKY31转录因子的抗病分子机理,为葡[详细]
2023年5月1日,华盛顿州立大学网站报道,该大学日前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授权,利用基因编辑猪肉制成德式香肠供公众消费。[详细]
近日,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薛红卫课题组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Rice OsIAA6 interacts with OsARF1 and regulates leaf inclin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sIAA6通过 OsIAA6-OsARF1模块抑制生长素信号并参与水稻叶倾角调控。同时OsIAA6作为OsBZR1的下游靶基因参与了BR信号调控的叶倾角形成,为解析生长素和BR协同调控叶倾角发育提供了重要线索。[详细]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鸡泛基因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论文“De novo assembly of 20 chicken genomes reveals the undetectable phenomenon for thousands of core genes on micro-chromosomes and sub-telomeric regions ”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刊发。[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美亮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杂粮作物中心Mark A. Chapman教授应邀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上发表了综述性研究文章,系统概述了群体基因组学和泛基因组学方法在推动未充分利用和杂粮作物科学研究及保障未来人类食物和营养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基因安全评价与检测创新团队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完成了玉米基因飘流最大阈值距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为转基因玉米基因飘流风险管控提供重要参考。相关结果发表在《进化应用(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上。[详细]
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和杨小红团队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玉米KRN2和水稻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并通过全基因组选择分析解析了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遗传规律。该研究为作物驯化的机理解析和未来作物育种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