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发现新的AP2家族转录因子OsSAE1,并揭示了其调控水稻种子萌发和耐盐性的分子途径,为培育耐盐直播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题为“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4HC3-type E3 Ligase Regulates Plant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调控模块并系统解析了其介导的广谱抗病分子机制。[详细]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存在基因渗入,支持了杂草稻起源于栽培稻的去驯化观点,发掘了杂草稻中的抗旱相关基因PAPH1并验证了其功能,为抗旱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与杂草稻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实验植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浆蜂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动力。[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治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苹果树腐烂病菌Vm-milR1通过抑制寄主免疫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寄主免疫反应并促进病菌侵染的分子机制。[详细]
第二届“北京牛奶文化节”于5月30日在京开幕。本届北京牛奶文化节,回顾了北京奶业发展历史,在红色基因传承下,在党的领导下几代北京奶业人付出汗水和心血,以“奉献、奋斗、担当、创新”的北京奶业精神,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足”“从足到好”的蜕变历程。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出席并致辞。[详细]
小麦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对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极为重要。转录因子在作物发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小麦研究所王际睿教授团队揭示了bHLH转录因子PGS1调控下游PLATZ蛋白Fl3影响作物种子大小和重量的机制,对提高谷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9.803)上。[详细]
近日,植保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题为“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4HC3-type E3 Ligase Regulates Plant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调控模块并系统解析了其介导的广谱抗病分子机制。[详细]
2021年7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21中国奶业展览会和2021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于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光明乳业受邀出席大会,进行了全品类参展。[详细]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DNA demethylation affects imprinted gene expression in maize endospe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A去甲基化酶影响籽粒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为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详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化榜研究组以玉米短穗突变体ead1(ear apical degeneration1)为研究材料,通过图位克隆获得了调控玉米雌穗长度的关键基因EAD1,该基因编码一个细胞质膜定位的ALMT(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蛋白,发现该蛋白在玉米幼穗木质部导管组织中特异表达,且具有典型的外排苹果酸盐活性。[详细]
近日,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分子育种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学术论文。该论文重点阐述了双生病毒卫星蛋白通过促进宿主DNA去甲基化活性从而增强病毒侵染的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中德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构建了中国大麦地方品种“哈铁系”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并建立了基于扩增子测序的经济高效鉴定基因组局部诱导突变技术(TILLING突变体筛选技术)。[详细]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完成的题为“Transposable element insertion: a hidden major source of domesticated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Brassica rapa”(转座子插入是白菜驯化表型变异的一个“隐藏”的主要来源)研究。这是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在前期白菜泛基因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白菜基因组变异获得的研究成果。[详细]
2023年3月23日,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CTNBio)将一项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耐旱大豆列为常规大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