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完成首个豆科绿肥紫云英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组装,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解析了紫云英共生结瘤的遗传基础。该研究填补了豆科绿肥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空白,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上。[详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发育与细胞工程研究团队通过对施氏鲟雌雄群体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及比较分析,筛选到施氏鲟雌性性别特异性DNA片段,并通过引物设计和群体验证,表明所获得的雌性性别特异性DNA分子标记在鲟科鱼类中具有通用性。[详细]
近日,Nature Index期刊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王铁成教授题为“Environmental free radicals efficiently inhibit the conjugative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altering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plasmid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基于‘龙井43’基因组参考序列和茶树重测序数据,开发出一款200K茶树SNP芯片。[详细]
2021年10月New Phytol刊发了题为“An ethylene-hypersensitiv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regulated by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reases methionine pool size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during kiwifruit ripening”研究论文(232: 237-251),报道了猕猴桃调控果实乙烯合成的MSR基因。[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康振生院士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期刊在线发表了的题为“The wheat ABA receptor gene TaPYL1-1B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and grain yield by increasing water-use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并鉴定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发掘了优异单体型并对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评估。[详细]
近期,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 2019C089, LH2019C070)的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江鳕基因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 DHAV-3)关键基因NOD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详细]
由黑龙江所鲤科鱼类基因组学科技创新团队常玉梅等人完成的“对高体雅罗鱼和瓦氏雅罗鱼杂交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11143112.4。[详细]
由鲤科鱼类基因组学科技创新团队梁利群等人完成的“鉴定珠星雅罗鱼和三块鱼的分子标记和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811343487.8。[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袁黎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发现了调控玉米籽粒大小与粒重新机制,为玉米产量提升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the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Abnormal Tapetum 1 causes male sterility in watermelon》的研究论文。[详细]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年产量超过5000多亿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9.3%,玉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研究人员围绕玉米生产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玉米基因组研究、关键基因克隆、重要性状建成分子调控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详细]
学界公认产量和抗性是农作物生产中两个相互拮抗的关键因素,提高抗性往往以降低产量为代价。针对这一瓶颈问题,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文明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就揭示了水稻miR1871b-OsMFAP1模块协同调控稻瘟病抗性和单株产量的机制,为培育具有高抗性、高产量水稻品种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