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该论文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克隆了控制莴苣叶色变异的基因LsGLK,并发现其下游CACTA转座子插入导致的可变剪接是形成莴苣叶浅绿色性状的遗传基础。[详细]
动物科技学院以杨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家禽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从事家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家禽育种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和品质检测等研究以及家禽生产技术转化推广工作。团队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秉承学科传统,重视生产实践,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我国家禽种业的科技水平,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助力我国种业翻身仗。[详细]
近日,农学院王州飞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的研究论文,克隆了调控水稻种子活力的新基因OsCDP3.10和OsCyb5,为进一步解析作物种子活力调控机制提供新线索。[详细]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科鱼类基因组学科技创新团队常玉梅研究员等人开展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耐盐碱机制解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次创建了“ 一管式”快速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荧光检测技术,可以在25分钟内精准检测出该病毒。相关研究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刊登在《ACS合成生物学(ACS Synthetic Biology)》上。[详细]
10月21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深圳国际食品谷创新论坛在深圳开幕。[详细]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罗非鱼等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团队在尼罗罗非鱼TLR1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小麦中,生长素路径抑制因子TaIAA21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因子互作来调控下游乙烯响应因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小麦粒型和粒重的分子机制。10月12号,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详细]
10月18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白菜创新团队牵头主持的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江苏十字花科地方特色蔬菜优异性状基因挖掘与创新利用”(CX(21)2020)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在蔬菜所二楼会议室召开。[详细]
近日,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禽遗传育种团队侯卓成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田江研究员课题组在植物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The Plant Journal (IF:6.4)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详细]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室王丽宁博士与广东省中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黄志海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肖水明副研究员开展合作研究,获得两套C. trogii高质量的单倍型基因组并发现基因组中串联重复的热激蛋白基因簇与该菌耐热性形成有关,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上。[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茄科研究室番茄遗传育种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生物信息团队合作,成功揭示了启动子区的结构变异影响花发育模型D类基因AFF的剂量效应,导致番茄不形成凝胶状(jelly-like)的心室组织,并证实了番茄心室组织是由胎座组织向外衍生而来的推断。[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合作,研究了TaAGL6基因在小麦花器官和小穗发育过程中的功能。9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详细]
近日,本所蔬菜害虫防控团队绘制了Bt Cry1Ac杀虫蛋白的高抗小菜蛾中MAPK信号途径反式调控多个中肠受体基因和非受体同源基因差异表达的信号网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MAPK信号途径参与害虫抗药性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重大农业害虫对Bt抗性的监测预警以及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