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11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8.2/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副所长单世华研究员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盐胁迫条件下,诱导表达的AhbHLH121转录因子通过直接与AhPOD、AhCAT和AhSOD基因启动子上的G/E-box结合来调控它们的表达,以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提高花生植株的耐盐性。[详细]

  • 78. 研究发现黄瓜成株期耐热性新基因-食品科技 2024-04-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成株期耐热性候选基因挖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鉴定到5个参与热胁迫响应的候选基因。该研究是首次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黄瓜植株响应热胁迫的候选基因,为耐热品种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学报英文版(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上。[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技术,组装了红肉桃品种基因,发掘出红肉桃关键基因和遗传变异机制,并阐明了红肉性状和成熟期协同变异的分子机制,为多样化红肉桃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详细]

  • 82. 首个茶树泛基因组图谱发布-食品科技 2024-04-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成功构建出首个茶树泛基因组图谱,进一步揭示了茶树基因组扩张的遗传基础,鉴定得到多个与茶叶颜色、香气等农艺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为茶树育种打下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详细]

  • 1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到调控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详细]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前期,课题组利用小麦远缘杂交材料,研究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起源及快速二倍化;利用二倍体及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本研究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从头创制一系列人工合成小麦材料,探讨不同基因组着丝粒瞬时适应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的方式,解析多倍体基因组核型稳定的机制,为其他多倍体作物及潜在野生近缘种着丝粒的重新驯化奠定基础。[详细]

  •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组合作,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nts of molybdate transporters contribute to yield traits of soybean by affecting auxin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