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大豆
按照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22年全省大豆(玉米)大垄密植技术模式提产增效示范县的通知》(黑农厅联发〔2022〕92号)要求,经过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自愿申报、市(地)农业农村局审核推荐、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审定等程序,拟定了15个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玉米)大垄密植技术模式提产增效示范县,现予以公示。[详细]
当前,黄淮海区冬小麦已由南向北陆续收获,夏玉米播种即将全面展开。针对华北雨季开始时间偏早、雨量偏多的气候特点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新形势,按照“精选良种、一播全苗、优化群体、防灾减灾”的技术路线,抓紧抓实夏种夏管,稳定提升优势产区玉米生产能力,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详细]
5月25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大豆生产技术会商,分析当前大豆备耕播种、苗情长势和有利不利因素,提出当前及6月份田间管理重点。[详细]
外媒1月3日消息:截至2022年12月30日的一周,全球油籽价格大多上涨,其中芝加哥大豆期货创下六月底以来的新高,主要因为阿根廷天气干旱导致产量前景受到威胁;头号进口国中国放开疫情检疫措施,令交易商憧憬未来中国经济以及商品需求复苏。不过头号出口国巴西丰产在望,全球经济衰退阴影笼盖四野,可能成为扭转2023年全球油籽供需平衡紧张的关键因素。[详细]
为攻克宁夏完成种植任务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5月27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立项,并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宁夏农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宁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重大项目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详细]
2023年8月16日,肯尼亚标准局发布咨询文件,拟制订小麦粉、全脂大豆粉标准。[详细]
外媒12月26日消息:拉尼娜现象连续第三年出现,导致阿根廷主要的农业地区降水减少。严重干旱已经导致小麦产量预估下调,而眼下又威胁到大豆和玉米作物潜力。[详细]
外媒12月17日消息:截至2022年12月16日的一周,全球油籽价格互有涨跌,期市交易量明显萎缩,反映出越来越多参与者在年底到来前选择离市观望,等待宏观面的不确定性尘埃落定。短期内左右油籽市场的两大主线依然是中国需求以及南美天气。本期报告我们将重点谈一下阿根廷大豆销售情况。[详细]
玻利维亚油料和小麦生产商协会(Anapo)近日报告称,由于播种活动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今年大豆、玉米、高粱、向日葵、小麦和奇亚籽的总产量已连续第二年下降,约为452.4万吨,较去年下降了5%,较前年下降了11%。[详细]
大豆“症青”是以生物因素为主引起的一种成熟期茎叶持绿、不结实或少结实的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现象。近年来在黄淮海地区“症青”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减产严重,致使生产者种植意愿下降,成为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有效控制“症青”危害,保障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专题研讨,基于现有科研结果,制定本指导意见。[详细]
2021年8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玉米产区总体气象条件较好,尽管河南等多地强降水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内涝,但大部分地块积水及时排出,对处于拔节期的玉米生长影响有限,而降水偏多为其他未受灾产区夏玉米拔节、春玉米抽雄吐丝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本月估计,2020/2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9860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减184万吨;本月估计,受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调减影响,2020/21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851万吨,较上月估计值下调52万吨。[详细]
阿根廷《国民报》、infobae网站11月30日报道,当前旱情已对大豆、玉米成产造成极大影响,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对2023年农业生产及出口形势进行分级研判。[详细]
阿根廷《号角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近日,阿根廷大豆、玉米、小麦及向日葵四大作物协会对当前经济形势与阿产业政策进行质疑,并指出面对宏观经济不稳、通胀居高不下、汇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足、税收政策扭曲、缺少自贸协定等问题,阿政府未能出台有效措施予以应对。[详细]
为助力诸城南部山区茶产业发展,做好幼龄茶树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压草增肥栽培技术田间试验与应用技术推广,5月9日上午,茶叶研究所联合山东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召开了“诸城南部山区幼龄茶树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压草增肥技术”专题研讨会。[详细]
如何更好提升复合种植生产效果,使这一复杂的高产栽培农艺能够有效实现机收、机播、植保高质高效机械化生产,笔者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梳理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几个要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