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蛋白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功能基因研究组在权威杂志中科院一区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证实了CC类谷氧还蛋白MeGRXC3可以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过氧化氢在叶片表皮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从而调控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谷氧还蛋白通过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复杂机制,同时为利用关键基因培育抗旱高产木薯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科学依据。[详细]
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2023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3/2851号条例,根据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法规(EC) No 2015/2283,批准大麦和稻米残渣的部分水解蛋白作为新型食品投放市场,并修订欧盟委员会实施条例(EU)2017/2470的附件。[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杜羽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StMPK7通过磷酸化并稳定其下游信号组分RNA结合蛋白StUBA2a/b,从而增强植物对疫霉菌的抗性。[详细]
本研究提出了MaEIL9转录因子氧化还原修饰调控香蕉果实成熟的新机制,丰富了EIN3/EIL翻译后修饰的认识。[详细]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OIE猪链球菌病参考实验室”姚火春教授团队在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论文,研究证实了猪链球菌通过结合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波形蛋白(vimentin)促进细菌定植到脑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血脑屏障的细胞结构,导致宿主脑膜炎。该研究结论为进一步阐明猪链球菌导致猪以及人等脑膜炎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关键的证据。[详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陈功友团队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Zheng Qing Fu(傅正擎)实验室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IPB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种具有脂质结合活性的效应蛋白XopAP在条斑病菌侵染水稻过程中克服气孔免疫的新机制。[详细]
中国首款“零碳牛奶”来了!3月12日,伊利正式发布了中国首款“零碳牛奶”,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机纯牛奶获得了全球知名国际检验认证集团——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颁发的碳中和核查声明(PAS 2060),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详细]
3月7日来自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最新统计:2023年2月当月巴西禽肉全球出口379,20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 收入为7.36亿美金,增长11.1%。[详细]
2022年8月,食品学院栾广忠副教授团队在国际食品领域Top期刊 《Food Chemistry》 上发表题为“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rotein structure of extruded corn gluten meal: implication of temperature”的研究论文。[详细]
8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和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合作在细胞子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VQ蛋白OsVQ25通过OsPUB73-OsVQ25-OsWRKY53层级调节机制平衡水稻广谱抗病性和生长的分子机制。[详细]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作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群体遗传改良进展的总体水平。2021年,全国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实验室有38家,分布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测定范围覆盖全国(表1)。全国参测奶牛147.9万头,每头参测牛平均305奶量较上年增加57千克,体细胞数23.6万个/mL,乳脂率3.93%,乳蛋白率3.35%,为奶业振兴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该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转基因猪的唾液腺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合成一种对人的神经性疾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的蛋白—人神经生长因子。该论文为生产高活性的人类药用蛋白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技术,拓展了畜牧动物在人类医学中的应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福音。[详细]
2022年7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作物病虫害监测与治理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通过蛋白组测序揭示了小麦响应条锈菌和白粉菌侵染的异同,进一步解析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aGSTU6通过与含胱硫醚β合酶(CBS)结构域的蛋白TaCBSX3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但对条锈病没有作用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抗逆和品质性状评价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品质评价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联合山西大学、成都大学等单位首次系统评价了添加发芽或未发芽藜麦粉对面条谷蛋白结构、淀粉消化、蒸煮和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相关产品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8月17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详细]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李双成/李平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Grass-specific ABERRANT MICROSPORE DEVELOPMENT 1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pollen fertility in rice”(水稻花粉育性的维持需要草科特有的AMD1蛋白)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个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通过参与水稻绒毡层降解和花粉壁形成进而调控水稻花粉育性的新机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