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磷酸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蛋白BnaPPT1和丙酮酸转运蛋白BnaBASS2在油菜籽粒油脂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杜羽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StMPK7通过磷酸化并稳定其下游信号组分RNA结合蛋白StUBA2a/b,从而增强植物对疫霉菌的抗性。[详细]
近日,植保所作物病毒防控团队在介体昆虫传病毒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通过上调介体昆虫灰飞虱体内的3,5二磷酸肌醇[PtdIns(3,5)P2]抑制介体内的自噬途径以逃避自噬降解。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在《Autophagy》 (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13.39)上。[详细]
3月6日,伊拉克内阁会议批准了以下关于进口尿素和 DAP(磷酸二铵)肥料的决定。[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与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合作,初步解析了咽下腺中磷酸化的详细过程,为深入理解咽下腺发育生物学以及蜂王浆高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解析了蜜蜂工蜂和雄蜂胚胎发育期的磷酸化调控网络,为深入理解蜜蜂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详细]
本研究阐明了糖酵解限速酶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通过不同互作模式调控糖酵解进程和肉品质,为研发冷鲜肉精准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科研团队揭示了大肠杆菌O88通过氧化磷酸化和核糖体途径诱导肉鸭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与感染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详细]
本研究解析了不同糖酵解速率肉中糖酵解酶活性、磷酸化和乙酰化水平,探究糖酵解酶磷酸化和乙酰化对其活性及肉品质的共同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己糖激酶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正向调控其活性并影响肉中乳酸生成;磷酸果糖激酶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负向调控其活性并与剪切力变化密切相关;丙酮酸激酶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对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参与色泽、蒸煮损失等肉品质的调控。[详细]
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和三亚研究院在作物转基因成分高效快速检测技术上取得新进展。该项研究基于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和Lb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实现了对p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及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等难于建立酶联免疫检测的植物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为作物田间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提供了高效,便携,高灵敏度,低成本的检测方式。[详细]
2023年9月20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NOM/ADM SI-006号文件,修订允许使用的补充成分清单,批准使用L-α-甘磷酸胆碱(L-alpha-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作为食品补充成分。[详细]
近日,孙文献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Ustilaginoidea virens secretes a family of phosphatases that stabilize the negative immune regulator OsMPK6 and suppress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稻曲病菌中的一种新型致病机制,其分泌一类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通过去磷酸化稳定水稻免疫负调控因子OsMPK6并抑制水稻免疫。[详细]
《新兴报》6月8日报道:政府表示,截至今年7月中旬,尼泊尔将进口约20万吨化肥。尼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部称,包括尿素和磷酸二铵在内的约19.2万吨化肥将于7月中旬运抵尼泊尔,以保障尼水稻种植。[详细]
2022年3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薛红卫课题组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文慧课题组合作在《自噬(Autophagy)》杂志(2020 IF:16.016)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PA通过结合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Cs)或磷酸甘油酸激酶3(PGK3),竞争性抑制自噬关键复合体的形成,进而抑制细胞自噬,为细胞自噬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毒素团队研究结果表明,Fus3-MAPK通路中四个蛋白均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孢子形成、菌核和毒素合成,四个蛋白存在物理互作,磷酸信号通过Ste7-Ste11-Fus3通路传递,而Fus3是该通路关键末端激酶。[详细]